【时评】职工喜欢烟火味的“家常话”-凯发注册首存

您的位置: 凯发注册首存
煤海文苑
作者: 王建   发布日期: 2021年11月24日   来源: 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

“坚决纠正‘说了当干了、干了当成了’的思维倾向,确保工作落实落地。”“不安全的进尺一米不要,不安全的产量一吨不要。”“抓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,需要靠层级管理、靠齐抓共管。”……这是笔者所在的东滩煤矿一份叫做《晨会简报》上印发的内容,这些“家常话”,实实在在、生动形象,似春水一般清澈,令人耳目一新,职工听得懂也愿意听、记得住。

有的人,比如一些基层干部,一直在老百姓那里泡着,写出来的文章、说出来的话就鲜活、接地气,老百姓就喜欢,影响就大,干起工作来也得心应手;也有一些学历层次高的人,一直在观念上“前沿”着,一直在管理上“先锋”着,为了体现自己“有水平”,文章里经常弄一些华丽的辞藻,说话里尽找一些生僻的词汇,或者设一些气势恢宏的排比,好像不出点风头、不“抢个头条”就无以体现自己的高明这其实是变相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,是纸上“画饼”,因为它缺少烟火味儿,职工很反感。

不精不诚,不深不实,不能动人。记得80年代末,笔者刚参加工作,很多工区的干部文化程度并不高,属于“大老粗”,但“看菜下饭”,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本领却很强,能够把“怎么干活、为谁干活”的道理讲到职工心坎上。如今,各行各业改革力度越来越大,说空话、套话、大话、没用话的现象却有所抬头。笔者接触到一些企业科室人员,他们说除了吃饭睡觉和值班,更多的时间都用在迎来送往和参加各种会议、整理繁杂材料、填报数不清的表格上了,缺少时间深入学习研究和基层调研。这其实更多地反映了一些干部的工作常态——当老好人、烂好人,不想得罪人,不愿得罪人。会上长篇累牍、辞藻华丽,实际上华而不实、空洞无物。

这样的话没有共鸣、没有职工信服,有些人为啥还喜欢说?笔者认为,一方面是形式主义思想作祟,说话做事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;另一方面是有些干部喜欢揣摩别人的心思,特别是上级领导的心思,特别喜欢说“挠痒痒”“顺耳朵”的话。

但时代不同了,现在的职工说话办事讲究实实在在,不喜欢拐弯抹角,不喜欢与不直爽、不正直的人打交道,也不愿听虚话、套话、怪话、话中话,他们更期盼领导讲些浅显直白、通俗易懂的话,也就是“家常话”。

常言道,人善之首,即是心口如一。这话正是告诫众人: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,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批评过某些干部“不会说话”:“与新社会群体说话,说不上去;与困难群众说话,说不下去;与青年学生说话,说不进去;与老同志说话,给顶了回去。”

“职工需要什么,就讲什么;工作中遇到啥问题,就一杆子到底解决什么问题。”今年以来,尤其是在开展“四史”宣传教育以来,东滩煤矿把道理糅进身边那些闪闪发光的典型故事里,拉近理论与普通人的距离,让职工爱听;通过精巧的设计、丰富的形式,让宣讲内容好听。在区队,就要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故事,在班组,就多着墨于精益管理;讲安全协管,就请来最美贤内助出场,讲创新创效,就邀请能工巧匠分享

所以,面对职工,每名干部都要学会反思:大伙究竟需要和期盼干部怎样说话?一名合格的干部应该和职工如何交流?是像当官的,还是像爹娘?是像兄弟姐妹,还是像朋友邻居?是像一个“土皇帝”,还是像一个励志者?……反思之后要振奋起来,把心扎根到基层中,回归到群众间,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、盼什么,真正知道自己干什么、怎么干。

群众喜欢、自己快乐,就是干部应有的好形象、好样子。

网站地图